看人之大
从脑科学的角度论述教练的信念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经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随意从每班抽3名学生共18人写在一张表格上,交给校长,极为认真地说:”这18名学生经过科学测定全都是智商型人才?。8个月后,罗森塔尔又来到该校,发现这18名学生的确超过一般,长进很大,再后来这18人全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干出了非凡的成绩。 后来,罗森塔尔给校长说出了真话,他当初挑选这些学生的时候,只是在花名册上随意勾划出来的,其实这些学生的智力水平与其他学生没什么两样,可为什么8个月之后竟会有如此显著的差异呢?这就是期望心理中的共鸣现象。当罗森塔尔以权威的身份说出他的论断后,引起校长的共鸣和重视,然后校长迅速将这种期望传递给老师,老师再将这种期望以实际行动投射到18名学生之中,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在老师的反复强化下逐渐加强。 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也称为皮格玛丽翁效应。 这个实验很好地诠释了?激扬禀赋,启导宏才?的教练理念,教练是一门洞察内在心智模式,有效发挥潜能的管理技术。作为教练要懂得?看人之大?,而所谓?看人之大?奥妙不是在于你看到什么,而是在于你相信什么,教练认为人的信念决定其行为,行为导致成果的产生。信念是意志行为的基础,没有信念人们就不会有意志,更不会有积极主动性的行为,因此信念是一种心理动能。罗森塔尔通过心理暗示给了校长和老师一份信念,并通过老师的不断投射和强化而使得结果出现。拿破仑说:不想成为将军的士兵就不是一个好士兵,将军是一个好士兵的目标;在运动场上,冠军是每一个运动员不懈努力追求的梦想。每个人都有理想和愿景,而教练就是成就他人理想的一个很好的支持者,教练(Coach)与被教练者(Coachee),是在人格深层次的信念、价值观和愿景方面相互联结的一种协作伙伴关系。教练的工作是支持被教练者的成长并促成其目标实现的过程,同时也是减少当事人的干扰,激发人生理想,充分发挥潜能的学习过程。教练所凭借的不仅是能力和技巧,更是一份强大的信念。 作为教练者本身必须秉持坚定的信念才能有效令被教练者实现卓越的成果,从心理学角度说信念是指人们按照自己所确信的观点、原则和理论去行动的个性倾向。那么作为教练要确信哪些观点、原则和理论呢? 第一、教练相信人是有改变的能力 人是万物之灵长,在人与外界和自认环境的互动演化历史中,人不是改变环境,就是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在生物学上,人的学名为智人( 拉丁文;HOMO SAPIENS),智人意指拥有高度发展的大脑。人类与其他灵长目动物不同在于人类直立的身体,直立行走以后,使得视野开阔,有助于大脑的发育。人的观念存在于大脑当中,观念会产生行为,行为制造出来的结果(环境)又会回过头来改变大脑的结构,因为大脑是一直不停因外界刺激而改变的里面的神经回路的连接,大脑是环境与基因的互动的产物。简单的来说就是要改变观念就是改变大脑内部神经网络的连接方式。那么大脑内部是否可以改变呢?它又是如何改变呢? 让我们先认识一下我们的大脑,我们的大脑由里及外有三个脑:脑干、中脑和皮质。脑干和中脑是最古老的两个部分,分别有大约5亿年和3亿年的演化史,它们掌握着我们的生存本能,脑干也称为原始爬虫类脑,负责维持我们的生命,调节呼吸、心跳、睡眠和清醒。它永远在活动,不管你睡觉或很清醒,它永远使大脑运作。在脑干上面的是中脑也称哺乳类脑,它的功能与作战、进食、逃生和交配四种能力有关。其中的杏仁核使你能够感到愤怒、害怕、愉悦,或记得过去有关的愤怒、害怕或愉悦的经验,杏仁核跟情绪的产生及它所产生情绪的记忆有很大的关系;海马回负责将短期记忆转换成长期记忆;坐镇中央的是视丘是我们感觉的控制台,处理感官从每一个角落送进来的讯息,然后把它们送到应该去的地方。在大脑最表层是皮质,是最新演化的产物,也有三百万年的历史了,皮质也就是我们经常在大脑图片上看到的类似核桃状的物质,它跟内部以电流沟通,是大脑的功能地图,也就是我们的举手投足,每个动作都会在皮质的功能地图上找到相应的位置。我们的大脑刚出生时是个很粗略的简图,外面的环境产生的刺激经验(讯息)开始逐步精致化这张简图,并将皮质分化成不同的功能区域,大脑地图是大脑中处理人体感觉和运动讯息的区域,其安排与外界是相呼应的,这就组成了我们的大脑。 大脑的工作机制类似与信息电缆的传输,传递讯息的物质叫神经元细胞, 神经细胞通过神经末梢的释放化学和电子讯号来彼此联系,这种联系也形成了大脑中错综复杂的神经网络。我们的意识行为固化就是神经网路的连通路径的形成。所谓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那么这条路径形成以后是否 可以改变呢?答案是肯定的:神经元和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不是绑在一起的,它们中间有个很小的缝隙叫突触,神经元可以接受两种讯号:使它兴奋和抑制它的。当一个神经元接收到足够的兴奋讯号,就会送出它自己的讯号。当它接收到足够的抑制讯号,就比较不可能发射或送出任何讯号。讯号通过突触到达邻近神经元的树状突,使它兴奋或抑制它,神经元的重新设定它自己,就是指突触的改变、加强和增加神经元之间的连结或减弱。一起发射的神经元会连在一起,神经元的结构可以因经验而改变,大脑地图上的神经元会因它们在同一时间一起活化而连接得更紧密。也就是新的经验会改变神经元的的传递方式,当这种传递方式被不断加强后,就改变了神经网络的连接。我们经常说习惯使然,其实不然,只是我们一直在重复旧的习惯而已,并在大脑里形成了固定的神经元传递路径。那么同样道理当我们不断去建立新的习惯的时候,新的神经元连结在不断增强,慢慢也形成了新的神经网络。 经过很多的科学证明大脑是活生生的东西,给予适当的营养,它可以生长,可以改变的,人脑不是电脑,电脑不能修复,人脑是可以的。人的大脑是因环境的需求而不断在改变,大脑是具有可塑性的。大脑可塑性是依据用进废退的竞争本质来进行的,我们的大脑功能无时不刻的在竞争;假如我们停止使用我们的心智,我们不断忘记怎么去运作它,连它在大脑地图上的空间也被其他替代。也就是说如果通过有意识地选择并发展新的思维和行为,去创造新的大脑神经通路。通过锻炼,新的思维将成为主导思维,而取代那些旧的思维模式。 近年来,习惯于电脑操作的人,会发现自己的手写能力越来越差,很多字虽然认识但写不出来,因为我们过多依赖于电脑的输入方式,使得我们这块手写能力退化了,但是我们的打字速度却越来越快,甚至超过了速记。这也证明了是大脑可塑性中用进废退的原理:原先用于手写能力的神经元通路不断在被键盘输入的神经元系统所替代,随着电脑输入法的不断更新,尤其是词语联想模式的不断丰富,使得我们基本只要输入一些关键字母,就可以直接跳出我们所需要的文字,不需要再像以前一个一个地去码字,导致我们原先所熟悉的书写能力在逐步减弱,而阅读能力并没有随之下降,所以新的输入方式也渐渐取代了手写能力,很多时候当我们要手写一些文字时,会在大脑中产生短路现象。 第二、教练相信人是会为自己做出最好的选择 人不会无缘无故的去改变自己已经固化的习惯思维模式,是基于对自己目标的追求而改变。教练是从厘清目标的过程中,来促使被教练者作出信念和心态的选择。而目标本身就是和个人价值和愿景有密切关联:愿景是人们的欲望的画面,代表对未来向往的景象;而价值是人们对某件事或物所怀的情绪或感情,价值是无法衡量的,因为它不是关于功能的,而是关于欲望和兴趣的。因此,人们追求目标的达成,追求梦想的实现可以获得欲望的满足和兴趣的快乐。 在我们的大脑中有两种不同的快乐系统,一个与兴奋的快乐有关,一个跟满足的快乐有关。兴奋的系统跟?胃口?的快乐有关,所谓?胃口?就是我们在想象某些我们想要的东西时,它会活化起来,例如性幻想,或饥饿时面对一顿饕餮美食那般,它的神经传导物质会提升我们的紧张程度。并产生多巴胺的分泌。曹操曾用过的?望梅止渴?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第二种快乐系统跟满足感有关,或完成的快乐。是完成性行为或是吃完了美食所带来的平静、满足感。它的生化物质是大脑中所分泌的脑内啡,这是一种类鸦片的物质,给人宁静、极乐的感觉。 在教练过程中,很多时候当被教练者的心态不愿意做适当的调整时,教练往往会重新去帮助被教练者厘清自己的目标,和达成目标间的心态差距。因为每个人都懂得为自己做最好的选择,通过对目标的厘清,可以激起人对目标的?胃口?,刺激对于追求目标的多巴胺分泌,增强对于成功的追求渴望。多巴胺是组成大脑快乐感觉的神经传导物质,被称为报酬传导者,我们经常会看到足球运动员在射门成功后,会欢呼雀跃、做出空翻动作或胜利姿势等近似疯狂的状态,这种突然涌出的精力和自信,就是我们大脑分泌多巴胺而带来的兴奋和快乐。 而失球方因为没有得到多巴胺的分泌,会变得垂头丧气,觉得自己糟透了。在大脑中调节本能(包括性)行为的下视丘,杏仁核(处理情绪和焦虑的地方),海马回(负责将短期记忆转为长期记忆的地方),都有可塑性,而多巴胺的分泌会刺激可塑性的改变,使我们雀跃快乐的多巴胺同时也使达成目标的那个行为的神经回路固化,连接的更紧。所以在联系目标时所产生的?胃口?就不断刺激被教练者做出选择,去获得大脑快乐感觉的报酬。 教练有一个公式:P=p-i,表现=能力-干扰(摘自添美·高威《工作的内在决窍》),很多的干扰是来自于焦虑,担心等负面情绪。教练技巧中的 激励,是让被教练者从以往的成功经验中,激扬优点和挖掘成功所带来的喜悦感、满足感、快乐感、兴奋感,使得大脑中产生脑内啡的分泌物质,可以降低焦虑,担心等负面情绪的干扰。 这种满足感又使得大脑分泌更多的多巴胺,来固化这个行为的神经回路形成,从而唤起对成功的自信心。 曾经有一个北大的高材生分享她考入北大经历,她说原本她不是一个学习成绩很突出的学生,老师甚至认为她连考入重点高中的希望也不大。在她初中毕业前的那年寒假,她的父亲特地带着她从上海去到北京,去游历了北大校园,一路过程中父亲未曾提起过关于她的未来。但她被北大的校园的氛围深深吸引,她问父亲我将来能有机会考入北大吗?她父亲说:我带你来,就是相信将来有一天你一定会在这里学习。从此那份憧憬在心里油然而生,后来在父亲的不断鼓励中,3年后经过努力,她终于拿到了北大的入学通知,那一刻是她终生难忘的一段经历,也影响了她今后的人生,每当遇到挫折,就会用这段经历来鼓励自己,她说人一定要有憧憬,要有目标,实现目标是对自己最好的肯定,同时也增强了自信心。 第三、教练(Coach)相信是教练(Coaching)一个持续学习的过程 教练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的反复。心智模式的改变也不能点石成金,大脑可塑性的竞争本质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的坏习惯这么难戒掉,当我们学会一个坏习惯时,它占据了大脑地图的空间,每次我们重复这个习惯,它又占多一个地方,让好习惯更难以立足,只是为什么要戒掉一个坏习惯比学它时难十倍。尤其当我们年纪大了,可塑性下降时,要我们改变自己去适应外面的世界就越来越难,即使我们愿意做,也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们喜欢熟悉的刺激,我们倾向于忘记、忽略、不相信跟我们信念不合的证据,因为用不熟悉的方法去知觉或思考这个世界是很困难的、很费脑筋的事。反过来,同样要养成一个好的习惯,也可以通过用进废退的竞争法则来占据大脑地图的空间,大脑地图是一直不停的在改变的,所以教练是一个持续学习的过程。 中学课本中有一篇文章《卖油翁》,那个能把油自钱孔入,而钱不湿的老翁说过;所谓绝技—无他,惟手熟尔。学习刚开始的时间给了我们记住事情的能力,因为当讯息进入大脑后,立刻会成碎片,送到大脑皮质区域去储存。一开始时,记忆的痕迹是很有弹性、可塑性的,而且很容易消失。但是也有记忆紧跟着我们不放,这些记忆一开始也是脆弱的,但是随着时间过去,它会慢 慢强化,变得不会再改变最后成为可以重复提取而且拒绝改变的状态。由于大脑是把新的知识和旧的记忆混合在一起,当作一个整体来储存。如果要使长期记忆更可靠,需要将新学习的信息慢慢整合到旧的记忆中,并且间隔一段时间就要重复一次。从之前介绍的神经元的传递方式也可以很好的解释这一现象。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当我们学习一个新的东西时会觉得笨手笨脚,很不习惯,但我们不断去锻炼和重复后,神经元经过训练后会得更有效率。 近十年来,脑科学的研究证明我们的身体可以经过训练变得结实,我们的心智也可以经过训练而更趋于完美。人性是追求完美和卓越的,人类的发展史也充分证明了这个事实。人的实践本性决定了人可以通过有意识,有目的的自主创造性活动进行自我否定,自我超越、自我实现,即人具有发展的本质。人有无限的潜能可以得到发现和运用,不要自我设限,即使像爱因斯坦这样伟大的科学家一生所运用的大脑潜能也只有10%。所以作为教练要具备看人之大的能力和信念,只有相信一切皆有可能,才能创造更多奇迹! 注:文中关于大脑内部结构原理摘自《大脑当家》 (John Medina著 洪岚译)
Janet Locane: Thanks...